The Selfish Giant全文译文: https://archiveofourown.org/users/MancoPan/works
 
 

【A River Runs Through It】《大河恋》原著翻译Part2

话说回来,对于人们而言,试图以毫不优雅的方式获得力量是十分自然的。有人前后挥动鱼线,使其发出呼啸般的声响;有时甚至将鱼线顶端的鱼饵折断。但是将这小小鱼饵送过河的力量不知怎么转移到了其他地方,鱼线反而为建造某个鸟巢借力,而鱼饵则落入了距离渔夫面前十英尺的水中。如果他画下鱼线的往返旅行,记录下鱼饵从离开水面到重回水中的历程,抛出鱼线或许会变得更加容易。它们自然地落入水中,沉重的鱼线在先,轻巧的鱼饵在后。但是当它们被举过头顶,它们需要一点儿时间以使鱼饵能够跟上沉重鱼线前后摇晃的节奏;否则,鱼线往回甩时便会与鱼饵相撞,随后便会从树上带下鸟巢,在渔夫面前溅起水花。

然而,就在这一片刻,鱼线与鱼饵先前的顺序将得到恢复,而这也必须被扭转。因为当它们被置于水面时,鱼饵必须处在沉重的鱼线之前。如果鱼儿看到的是清晰可辨的鱼线,那么渔夫看到的则将是鱼儿如同迅速射出的黑色飞镖般匆匆远离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渔夫大概会转而寻找新一个钓鱼用的洞口了。渔夫会将鱼线高高抛过头顶,在向前挥臂(呈十点的指向)时再次检验自己的动作。

当然,四拍的节奏是非常实用的。在第一拍时,需要将鱼线与鱼饵带出水面;第二拍时,需要将它们直直抛向天空;第三拍时,按照我父亲的说法,当鱼线在空中逐渐伸直时,鱼饵需要停留片刻以到达鱼线后方;第四拍意味着用力甩出鱼线,知道达到十点的指向——随后检查投线,让鱼饵来到鱼线前方,并且安然下落。真正的力量并非由于处处用力,而在于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在何处用力。父亲总是说,“记住,这是一门艺术,它遵循四拍的节奏,处在十点与两点的方向之间。”

父亲十分确信,有些事物与宇宙息息相关。对于他而言,从鳟鱼到救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恩典则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总是来之不易的。

因此弟弟与我在一个节拍器的指导下学习以长老派的方式抛出鱼线。那个节拍器属于母亲,父亲从小镇钢琴的顶端取下了它。她常常在小屋门廊前忧心忡忡地凝视着码头,生怕她的节拍器进了水。当她因过度紧张而赶往码头想要取回节拍器时,父亲则会用他的双手拍出四拍的节奏。

最终,他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这一主题的文学。当他为自己抛线的那只手带上手套时,他总是试图说些别具一格的东西。当弟弟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艾萨克沃尔顿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作家。他是一个圣公会教徒,并且钓鱼时不使用飞钓这一技术。”尽管保罗比我小三岁,在钓鱼方面却已经远远领先于我。他率先找到了《垂钓大全》(The Compleat Angler)的抄本,并且告诉我,“那个混蛋甚至连‘大全’(complete)一词都不知道怎么拼。此外,他有许多唱给挤奶女工的歌。”我向他借来了抄本,并对他说,“这其中的有些歌棒极了。”他说道,“有谁在大黑脚河畔看到挤奶女工呢?”

他说道,“我愿意和他打赌,在大黑脚河畔钓上一天鱼也不会看到什么挤奶女工的。”

这孩子十分愤怒,我甚至怀疑他会收下圣公会教徒的钱。

当你处于青少年时期,你总会觉得比自己小三岁的弟弟是个孩子——或许一生都是如此。然而,我却已经确知他会成为一位钓鱼能手。他拥有那些单凭训练无法获得的东西——天赋,运气,以及充足的自信。尽管年纪尚小,他却敢于与任何人打赌钓鱼,包括我,他的兄长。看着一个孩子总是愿意打赌且总是有着极大的把握胜出,这有时很有意思,有时却一点也不有趣。尽管我比他年长三岁,我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年长到足以打赌的地步。我认为,打赌是属于那些戴草帽的汉子们的。因此,当他最初想要与我“打个小小的赌以使事情更有趣些”的时候,我总会有些困惑而尴尬。他第三次向我提出打赌时,我甚至有些生气了。因为打赌是他唯一向我提出钱的时候,当他麻烦缠身时,他甚至从未向我开口借钱。

我们相处时必须格外小心。我总是把他视作孩子,但我却从未像对待一个孩子那样对待他。他从不是“我的小弟弟”。他是一门艺术的主人。他不需要来自兄长的建议、金钱与帮助,而且到头来我也并未帮助过他。

兄弟之间最初想要发现的便是彼此之间的不同,因此我对保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便是他对于打赌的爱好。他会来到乡村集市,假装自己像男人们一样赌马。不过没有投注亭会接受他的投注,因为它们太小,而他也太年轻了。当他的赌注被拒绝时,他总会说,“我真想把这混蛋赶到大黑脚河边,和他打赌钓鱼”,这也是他先前谈及艾萨克沃尔顿时说过的话。

当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打牌时赌博。

因为不了解钓鱼方面的知识,所以关于钓鱼部分的内容翻得十分懵逼,不当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不过关于Maclean兄弟的描述终于多了起来,伙伴们不考虑吃一发安利吗?

PART1戳这里

24 Jul 2017
 
评论(7)
 
热度(8)
© Harry Haller | Powered by LOFTER